广播电视大学“送文化下乡”——开放的课堂 助力精神脱贫

2017-11-14 09:14:4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文瑾记者 阳帆

“巴中变化真大,东西南北皆发达,高楼大厦好繁华……”近日,“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在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举行,巴州区红岩社区老年文艺队的歌舞《巴中变化真是大》赢得村民们拍手叫好。

近年来,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发挥远程开放办学优势,以“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实用专技人才”为目标,办“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大学,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将教育送到基层,助力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阳帆

“没有围墙的学校”人人皆可学习

“有了‘送文化下乡’活动,我和老伴跟着唱唱跳跳,很开心。”枇杷村村民金显敬说,演出内容贴近百姓生活,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送科技、送文化,为基层群众服务。近年来,巴中广播电视大学发挥教学资源以及毕业学生、在读学员的积极性和优势,用好学校师生、专业人才、志愿团队“三支队伍”,办好空中课堂、固定课堂、移动课堂、田间课堂等“四个课堂”,通过“没有围墙的学校”,实现“让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长远目标,助力全市脱贫攻坚。

“‘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不仅向乡村输送文艺节目、社区教育,更要在文明养成、礼仪、生活习俗等方面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巴中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王富表示,要带动村民跳起来、舞起来,把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发展产业助脱贫思想、技术等全方位帮扶

张全胜是乐山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学员,也是乐山市峨边县委宣传部干事,每月去峨边贫困户家中走访。“我帮扶了三户人家,根据致贫原因,采取不同帮扶方法精准扶贫,而不是‘给钱了事’,比如缺技术的由就业局培训,介绍当厨师、焊工、电工等,让贫困人员学习技术后有固定收入。”

“物质脱贫不容易,精神脱贫更困难。”张全胜告诉记者,乐山广播电视大学脱贫攻坚工作带着感情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该校开展教育帮扶,提升依乌村幼儿园办学质量,还挂牌成立乐山电大社区教育依乌村社区学习中心,推进移风易俗教育。在乐山电大帮助下,今年3月,依乌村与成都鸿芋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高品质水果种植,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前期包销售服务,如今依乌村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00亩。该村村民正积极参与牛尾竹项目,有望形成500亩种植规模。

广元广播电视大学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技术、智力等全方位的培训教育。“我们针对尖山村实际情况,提出核桃种植思路,聘请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农民种核桃树。”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马骏说,利用承办全省四大片区急需人才高级研修班项目“牛羊养殖与疾病防治”“高山蔬菜种植与营销”的机会,邀请印坪村、黄垭村和月坝村等贫困村农技人员参加,让他们学有所成后,做当地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