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京高校百余新专业今年起招生丰富国际化培养 降低转专业门槛
今年高招,在京高校新增的百余新专业开始招生。除新开“热点”专业外,高校不断丰富国际化培养项目,降低转专业门槛,为学生提供多种成才途径,以此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大数据等“热点”专业招生
本月起,在京招生的各高校招生负责人陆续做客北京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高招直播咨询节目,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近日,教育部公布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京高校共新增108个本科专业,其中新增备案本科专业80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8个。
新专业中,有不少“热点”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苗苗透露,今年该校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为劳动经济学、世界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大自2015年开始按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应选择三专业所属的大类专业,其中劳动经济学专业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世界史专业属于人文科学实验班,数学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属于统计学类专业。苗苗表示,近些年,人大对于北京考生专业志愿的满足率大概是95%。
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招生计划仍为398个,在京招生计划为25个,其中综合评价招15人、统招统考10人。今年,国科大新增5个专业,包括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论与利用力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有40个专业在京招生,比去年有所增加。该校招办主任许晔表示,随着国家国际交往的增多,外语人才需求逐渐加大,一些原本是四年招一次的专业,今年变成两年招一次。从去年的录取情况看,文科高考成绩全市排名在550名左右,理科在2500名左右的考生,被录取的希望较大。
首都医科大学新增的本科专业也属于社会需求量大的“热点”专业,该校今年新增儿科学,培养急需的儿科医生。
为新生提供更多成才选择
无论是丰富国际化培养项目,还是降低转专业门槛,都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成才途径。
北京理工大学今年高招提供多种国际交流项目,在本科生中覆盖率可达到22%以上;该校还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2+2”国际合作项目,学生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北理工和国外高校的学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设有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三个专业,学生通过五年学习,毕业时可获得人大本科文凭和法方的本科和硕士文凭。
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更是格外强调“国际化”培养。例如香港城市大学,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每年超过1300名学生到海外交流,该校计划将本科生海外交流学习的比例提高至65%。香港大学面向内地生开展多元卓越入学计划,通过该计划入学的学生可以申请香港大学—巴黎政治大学联合双学位课程、香港大学—剑桥大学联合收生计划(工程类),还可通过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获得海外交换生资格,并到海外开展科研项目。香港浸会大学每年暑假还会安排上百名学生参加“大都会体验计划”,前往芝加哥、悉尼、墨尔本等城市,进行为期八周的工作实习。
此外,新学年,高校转专业的门槛将继续降低,为学生提供更多地选择。国科大招办副主任冉盈志介绍,学生入学一年以后,可任意换专业,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最近几年换专业的学生大约占20%。去年高招,北京交通大学就表示,除少量受限专业外,绝大部分学生都可申请转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则推行“零门槛”转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承诺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入校后可重选专业,北京化工大学则为学生提供3次转专业机会。
港校招生计划稳定
近日,多所香港高校陆续公布内地招生计划。
通过高招统考招生的港校有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布,该校今年在内地本科招生计划为211人,其中在北京投放17个名额,文科6人、理科11人,在京招生专业为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创意媒体学院和法律学院。该校按照高考成绩优先原则,择优录取,不接受任何加分,也无需面试。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招生总名额为300人,在京投放17个计划,文科5人、理科12人。
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招收内地学生的港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今年,香港浸会大学内地招生约160人,各个省市不预设名额。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计划为150人至160人,有意申请者须于6月11日前提交入学申请。香港大学今年将大幅提高非本地生的招生计划,从原来的大约600名提高到750名以上。(记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