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新技术催生新岗位需求

2017-04-18 09:17:25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吴娜记者 翟帆

电子信息:新技术催生新岗位需求

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⑥

电子信息产业是各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战略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当前,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新兴业态成长和产业体系重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支撑。

日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课题组,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梳理新技术领域和新生产模式下的岗位人才需求,明确行业职业教育优化完善方向。

企业对职校生认可,关注动手和创新

据统计,我国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1500万人,其中通信类人才200万人,电子类人才800万人,计算机类人才500万人。预计到2020年,人才总量将达到1900万人左右,其中通信类300万人,电子类900万人,计算机类700万人。

课题组通过对各区域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的调研走访和数据收集分析了解到,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其他性质的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都百分之百表示认可,其中,58.48%的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评价为“可以”,41.52%的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评价是“基本可以”。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面对荣誉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等也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对于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是14.88%和65.05%,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是19.38%和0.69%;对于专业对口,用人单位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是31.15%和48.44%,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是19.72%和0.69%;对于动手能力,用人单位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是61.25%和35.98%,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是2.42%和0.35%;对于创新能力,用人单位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是53.63%和42.22%,认为“不太重要”的比例是4.15%;对于表达能力,用人单位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是53.29%和42.56%,认为“不太重要”的比例分别是4.15%。可见,用人单位需要的毕业生,不但动手能力要强,而且要有一定创新能力,希望毕业生能成为现代生产技术的管理者、现代技术标准的执行者、现代技术措施的处理者和现代技术革新的推行者。

专业低水平重复,就业不令人满意

调研中发现,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办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但1/4的职业院校承载着60%至80%的专业规模,相当数量的专业点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资源浪费严重,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和质量的严重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分布呈金字塔形,大部分规模较小。据统计,高职电子类专业37个,其中全国在校生总规模小于1000人的有20个,大于5000人的专业有4个,近四成专业在校生人数不到200人。计算机类专业38个,其中在校生总规模小于1000人的有14个,大于5000人的专业有10个,近三成专业在校生人数不到200人;通信类专业22个,其中在校生总规模小于1000人的有11个,大于5000人的专业有3个,近三成专业在校生人数不到200人。

专业设置重复率高,特色专业少。据统计,电子类排名前3位的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开设院校数分别为726,726,107个,占此类专业开设院校数的37%,在校生数占此类专业在校生总数的84%。计算机类排名前3位的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开设院校数分别为1265,988,778个,占此类专业开设院校数的59%,在校生数占此类专业在校生总数的90%。通信类排名前2位的专业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开设院校数分别为269,115个,占此类专业开设院校数的74%,在校生数占此类专业在校生总数的80%。部分专业的办学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

就业需求区域分布不均。电子信息大类的毕业生近几年供求关系比较稳定,今后一段时间也不会出现骤冷骤热现象。其中电子类人才在全国都有着广阔市场,但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计算机类专业就业市场更为广阔,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更是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专业规模与就业状况不匹配。虽然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市场需求仍然很大,就业率稳步增长,但在高职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排名中,只有图形图像制作、检测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和通信技术进入,其他在校生人数排在前列的专业,就业状况却并不令人满意。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据麦可思公司统计,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的10个高职专业中,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就占两个,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38%,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40%。

长线专业办出特色,热门专业回应需求

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按照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进行。

课题组建议,职业院校要建设一批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通过较长的办学积累,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调整专业设置结构,适时压缩或淘汰衰退专业,从产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的角度,设置一些适应社会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趋势的、人才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例如,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高科技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的培育期。随着企业的成长,高端研发型人才的比例将快速降低,高端技能型和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人才需求将以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一些高职院校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适时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课题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规模的调控,完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在新增专业申报工作中,采取有增有减、有进有退的方式,避免过度、过快和重复设置专业,导致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办学和结构性过剩。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对口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评估认证结果等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

政府则要整合资源,建设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中的主导作用和资源优势。搭建专业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发布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信息,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专业设置预警等信息,引导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设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