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试水观察
6月26日晚,双流棠湖中学学生在导师班上自习。 任飞扬 摄
木里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选课走班后在教学班上课,老师正进行分层教学。 木里中学供图
核心提示
●今年3月,我省明确2017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开展选课走班教学试点工作,为2018年全省全面选课走班铺路。
●此前,我省双流棠湖中学、木里中学、龙泉中学等少数几所高中学校先行试水,给即将到来的全面“走班”时代,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还有哪些难题尚待破解。
□本报记者 江芸涵 阳帆
6月28日,普通高考本科填报志愿结束。再过两个月,我省730多所普通高中将迎来新学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730多所普通高中里,将有接近10%的学校开始“选课走班”试点。
据记者了解,2021年新高考将迎来“3+3”考试模式,前面的“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后面的“3”由学生自己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门功课中自选3门。为此,从2018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开始,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将正式进入“走班”时代。
“各市(州)要确定至少1所普通高中学校开展试点。”今年3月,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17年秋季在我省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开展“选课走班”教学试点,为2018年全省全面“走班”铺路。
此前,我省仅双流棠湖中学、木里中学、龙泉中学等少数几所高中学校先行试水,能给即将到来的全面“走班”时代,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还有哪些难题尚待破解?
A
新课堂
学生每门课换教室
教师转型成导师
6月23日10时15分,下课铃声在成都双流棠湖中学响起,校园里热闹起来,学生背着书包往来如织。高2015级8班的谢敏收拾好书本,赶回自己的导师班教室,沿途不停和同学打招呼。“有的是教学班的同学,有的是导师班的同学。”谢敏上一堂上的是生物课,下一节是自习课,所以要回到自己的导师班教室。
穿过人潮涌动的走廊,记者跟随谢敏回到她的导师班教室,门口挂着导师的名字。“自习课都固定在导师班上。”谢敏说。
10时45分,上课铃声响起,谢敏复习了刚刚结束的生物课上老师讲授的内容。
上一堂课换一个教室,现在谢敏已经驾轻就熟了。而就在一年多前,对于谢敏和她的同学来说,下课开始找“新教室”,还是件新鲜事。
棠湖中学从2015年12月正式开始试水“选课走班”。高2015级共有1042人,选课走班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一份专属的课表。
此时,高二年级的地理老师杨海波正在办公室准备下午的课。“今天下午有三节课,在不同层次的班上。”
走班一年多来,对于教了10多年书的杨海波来说,除了备课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备两份外,更重要的是“分层走班”后,传统班级消失了,传统的班主任身份弱化了,班级该怎么管理?
“我们推行的是老师固定教室,学生不固定教室,课表排出来后,相近的学科固定在一起形成学科教室。”杨海波说,除了学科教室之外,还有导师班教室,每位老师都要担任15至18位学生的导师,老师转型成生涯规划导师。
“和班主任不一样,导师监督、管理学生的功能弱化,更多地承担陪伴、引领、沟通、倾听、进行职业规划的责任,要做的是生活导师、学业导师、人生导师、精神导师。”杨海波说。
B
新收获
教师上课更有针对性
学生的主动性也被激发
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凉山州木里中学高一年级开始试点“选课走班”,年级主任赵建超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深处大凉山的木里中学,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高中,但这所民族地区的学校,却早早行动起来。“正因为我们这里条件不好,更要提前试点。”校长黄河告诉记者,他为此带着学校一帮人到棠湖中学蹲点学习了一个多月。
赵建超原来只负责两个理科班的物理课,“选课走班”后,他的工作量几乎翻了一倍,还要上三个文科班的化学课、一个理科班的地理课。“几乎所有老师都至少教两门学科。”
“虽然更辛苦,但实施分层教学后,老师们反映授课效果比以前好,再也不用左右为难了。”黄河对记者说,过去一个班的学生差异大,成绩优秀的觉得老师讲得太慢,成绩不好的同学又觉得老师讲得不容易懂。
棠湖中学的政治课老师蔡敏,同时担任着A班和B班两个层次的政治课,在A班,蔡敏需要加入许多知识拓展的内容,发散学生思维,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交给学生自己讲;在B班,蔡敏则注重知识逻辑的梳理和系统化呈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问题,供学生思考。
“由于分层‘选课走班’,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都差不多,老师教起来更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棠湖中学校长刘凯说。
因材施教,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每门课的老师都是自己选的,也都是自己比较喜欢的,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谢敏说。
和谢敏一样,棠湖中学学生丁治中也表示,“我喜欢‘选课走班’,它让我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个人主动性大大增加。”
高2015级陈文权导师班学生蒲诗雨,入学之初,因为英语不错被分在了英语A班,“以前初中班上我算英语水平好的,但现在跟全年级英语最好的同学上课,压力就来了。”蒲诗雨说,以前从不预习和复习,现在课余时间会花大量时间自学,以适应新节奏。
C
新挑战
师资不足“走起来”难
管理不易“走得好”难
临近暑假了,木里中学的校园依然热闹,新建的教学楼、综合楼正在加紧施工,今年9月即将投入使用。“高一‘选课走班’后,教室不够用,还征用了两间实验室,等新楼修好,教室数量就能满足明年新生选课走班的需要。”赵建超告诉记者。
省政协委员、阿坝州马尔康中学教师叶志福所在的中学,虽然很早就开展了“分层走班”,但因为教室有限,只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艺术五门学科中开展。“教室等场馆不足可以说是全省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将面临的普遍问题。”叶志福表示。
然而,对于选课后的排班而言,更难的还是捉襟见肘的师资数量。
以木里中学高一年级的师资为例,目前11个教学班,每班人数在40-56人之间,每个老师都是任教至少3门科目。最缺的是化学和地理老师,全校一共才5个化学老师,而要走班,单是高一就至少需要3个化学老师。
除了师资不够,师资结构不合理也是“选课走班”将会遇到的难题。今年5月,省教科所副所长、高中教研室主任董洪丹参与了“非统考学科的教学现状调研”课题研究,调查走访了各地不少学校。
调研发现,在我省县城中学,大班额情况非常突出,而造成班额大的最大原因是师资不够。董洪丹分析,明年高一开始“选课走班”后,学生将在6门选考科目中选3门,这会产生20种组合。不同于过去只有文科和理科两种固定组合,且是由学校根据已有师资安排班级和学生,学生自己选课后产生了20种组合,势必出现有的学科师资不够、有的又过剩的现象,“试点学校要充分考虑,提前调研,并做好相应的教师储备。”
对学生的管理也是棠湖中学“选课走班”过程中曾遇到过的问题。传统的班级消失了,没有了固定的班主任,学生上课是否到教室,逃课怎么办?有的老师认为放手之后,学生秩序没有以前好。走班后自习课的时间增多了,自习课完全交给学生安排,老师对学习效果心里没底。
而“选课走班”之初,如何处理较敏感的学生“分层”问题也是一个考验。“开始的时候,家长不理解,甚至在班级QQ群内进行联名投票拒绝。”棠湖中学教务处主任朱元根说。经过耐心解释和沟通,最终得到家长的理解,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我们对两个层次的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是一样的,主要是学习方式不同。”
D
新思考
校舍建设要更合理
生涯规划教育需加强
“实施‘选课走班’,将对学校现有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推进试点,教育专家、学校校长和教师有不少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我国中小学现有的校舍布局,就不太适合“选课走班”。如果遇到下雨,学生课间走班还可能被雨淋。“这需要学校改造传统校舍,建立连通走廊,至少在新建校舍时,应考虑‘选课走班’的需求。”
董洪丹建议,现有条件下,学校必须主动作为,等着政府拨钱新建教室是等不起的,“学校要主动调配现有教室和功能室,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马尔康中学教师叶志福建议,政府加大校舍硬件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支持,“新高考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求很高,民族地区的老师更需要到外地接受新高考理念的洗礼。”
“试点学校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形成适合个性特点的课程修习方案。”董洪丹认为,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选三门学科的背后是选专业,其实是在进行职业规划。”成都树德中学(宁夏校区)副校长李红鸣说,现在的一些学校已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
“我校开设这一课程已经四年。”李红鸣表示,从实践来看,这一课程需要从高中入学就开始。但就整体来看,“这一课程的实施尚缺少专业指导,从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高中大学联动、各大场馆开放等都还需配套,更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