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正在取代择校 逐步淡化一考定终身

2017-07-31 09:41:35来源:人民日报编辑:吴娜

5年来,教育以改革促公平、添活力:义务教育方面,大城市的孩子统一就近入学,择校、托人逐渐成为历史,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教师待遇也在改善、提升;高等教育方面,“育分”转向“育人”,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逐渐淡出,考生有了更多选择,高校则得以松绑减负;职业教育方面,国家加大资助力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在于改革。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5年来,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公平、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添活力。改革,成为教育事业5年来最重要的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上短板、教育扶贫,稳步推进资源均衡化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公平是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过去5年间,大城市的“择校热”及贫困地区的教育薄弱问题,因为一系列改革举措而取得了显著改善。

2014年7月,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先生得知孩子可以升入陈经纶中学读书,喜出望外。“孩子成绩一般,没想能被随机派位到一所优质中学!”

几年前的北京,每到义务教育入学季,找门路、拼关系、托人情,是家长们的“必修课”。从去年开始,“择校”这个词也逐渐很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政策。

这一切均得益于从2014年开始的、北京等多个大城市推动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改革举措。为保证过程透明,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投入使用,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每个孩子该就近去哪所学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也都能够进行监控。

除了分好“蛋糕”,还要做大“蛋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在内的多个大城市,从横、纵两个维度盘活存量、激发增量:横向,包括打造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积极扩展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纵向,主要是打通学段、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

不只大城市,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化、教育扶贫,也在扎实推进。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的代乾教学点,在海拔3400多米的雪山深处,仅有13名学生。“以前,这里条件艰苦。‘全面改薄’以后,学校条件好转,新安装的热水锅炉供暖系统24小时恒温,暖和极了。最重要的是,教师待遇显著提升,老师们肯留下来了。”在代乾教学点28年的藏语老师张拉毛东智介绍。

而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所所为贫困儿童提供的思源学校拔地而起,也引来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育扶贫。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7部委《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教育经费保障、乡村学校建设、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高等教育:从单纯看分走向全面育人,高校松绑减负

高考有着基础教育“指挥棒”的特殊属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最受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

2014年9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改革的方向是追求公平与科学,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逐步淡出舞台,更多的选择权被交还给了学生。一个个新气象,共同构成了高考改革的新维度。

此外,《实施意见》既进行了顶层的制度设计,又规定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改革步骤。自《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颁布了本地区改革方案。2017年,在上海、浙江两个试点地区,第一批学生按新方案进行“新高考”。其他各省则将分批进入方案实施。教育部还明确了减少奖励性加分,连续增加“985”和“211”高校在连片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并发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建立和完善教育综合评价制度进行探索。

高考招录方式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方式的优化。浙江、上海的高中,教学活动已经变得大为不同,开始全面实行“走班制”。与此同时,随着综合素质考核的权重加大,一些小学、初中提早动起来,北京市各小学纷纷推出“乐考”与“乐学”,代替传统的评价与教学方式,考场变身“采摘园”,考分变成“小星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2017年4月,《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这意味着,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将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

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体系框架,逐步推进免除学杂费政策

今年7月初,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界人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唐山。在这里,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成功举办,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官员、职教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等约500人齐聚于此,通过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唐山声明》。

在这份声明的背后,是中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入的改革实践。

“首先是基本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2014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要形成适应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能够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该体系的框架目前已基本形成。”

“其次是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质量大幅度提升。”王继平说,“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在90%以上。”

职业教育在促进公平方面的作用,也在大幅度提升。家庭困难的吉林信息工程学校邵文骞,凭着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方面的出色表现,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竞赛中获得佳绩,让困窘的家庭看到了新希望。“感谢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我不会因为学费担忧,还学到了一技之长。”邵文骞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对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力度,提出“十三五”时期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职校学生还可以获得助学金的支持。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也有了长足进步。而这一切,均是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所取得的可贵成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