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参与救灾 黄金救援分秒必争

2017-08-11 10:30:14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吴娜记者 倪秀 通讯员 胡敏

原标题:附属医院专家一线救治伤员,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到位——

四川高校黄金救援分秒必争

四川高校志愿者们在九寨沟县城安置点参与整理救灾物资。(杨敏 供图)

截至8月10日12时,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已致20人死亡,431人受伤,其中重伤18人。地震发生后,四川高校纷纷行动起来,第一时间排查师生安全情况,高校附属医院紧急派出专家医疗队赶赴灾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来自四川各医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也在后方迅速集结,为转运伤员提供志愿服务。

赶赴灾区,高校医疗队迅速行动

8月8日22时01分,第一例九寨沟地震伤员送到了九寨沟县人民医院,负责诊治这名伤员的是成都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员晋。

九寨沟县是成都学院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点,地震前一天,成都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外科、呼吸内科、儿科等一行9名专家,正好派驻九寨沟县医院。地震一发生,所有专家就迅速投入救援,刚过22时,员晋成功诊治第一例地震伤员;23时,医院组织第一批11名专家团队,紧急奔赴地震抢险一线开展伤员救治工作;8月9日零时41分,成功救治了九寨沟地震灾区第一例外籍伤员;8月9日凌晨,附属医院第二批11名专家驰援灾区;8月9日15时,接四川省卫计委的紧急通知,成都学院附属医院第三批驰援九寨沟地震的9名医疗专家集结出发。

“高校附属医院的这些专家大多是学科带头人,灾难来临,他们展现出了人文情怀和忘我精神。”成都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孟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当晚员晋连续进行了10台手术,目前已坚持工作了43个小时。

四川大学地震当晚和第二天凌晨已派出两批共计13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专家医疗队赶赴灾区,分别前往九寨沟县医院、松潘县中藏医院、松潘县人民医院等医院开展伤员紧急筛检救治工作。

在此次救援中,四川大学利用科技手段,帮助4所附属医院开通网络问诊绿色通道,为九寨沟县地震灾区群众提供免费在线图文咨询,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及时惠及地震灾区群众。8月9日凌晨3时多,“华医通”在线上接到了震区第一位病人的咨询。该患者自称腿部骨折,但通过了解到患者尚在行走等详细信息,医生认为这名患者是由于内心的恐惧而担心自己骨折,并无大碍,建议随访观察。

志愿服务,高校师生集结行动

朱琳是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8月9日9时,她作为志愿者跟随共青团四川省委志工部前往九寨沟地震一线。朱琳告诉记者,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灾害,她和她的学生作为高校智库,曾为志工部提供相应分析报告。她此次参与团省委志工部工作,到地震一线观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咨询报告,用于下一步的灾后重建。

“县城及周边学生也踊跃报名志愿者工作,中学生、大学生都非常多。”记者8月9日11时30分连线朱琳时,她表示目前还处在“黄金救援72小时”,他们所承担的社会工作还未开始发挥主要作用。朱琳现在的工作就是在一线做好调查记录,后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对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志愿者工作做出合理科学的报告,为志工部提供决策意见。

地震发生后,家住九寨沟县人民医院附近的西南石油大学大二学生杨敏,一直守在医院门口,帮助稳定伤员及其家人的情绪,帮忙运送食物、水等救灾物品。杨敏说,像她这样的青年学生还有很多。

后方,青年志愿者也在迅速集结。8月9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药学院的74名学生志愿者(包括3名藏语翻译)已经接受岗前培训,将为转运来的伤员及其家属提供志愿服务。

学校排查,第一时间关注师生安全

8月8日晚上9点多地震发生时,杨敏正在九寨沟县城的家中休息。

“大概晚上10点钟的时候,我就开始陆续接到学校辅导员、学院党委副书记以及社团老师等人打来的5个电话。”杨敏告诉记者,“忽然觉得很温暖,学校就像挂念亲人一样牵挂着我们。”

暑期是师生旅游和社会实践的高峰期。在川高校对师生的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排查,并调整了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8月8日晚21点45分,四川大学学生就收到了辅导员的信息,统计全校师生的安全情况。截至目前,学校尚未收到师生(包括阿坝州籍师生)伤亡的报告。西南交通大学经过初步统计,学校有1名家住阿坝州九寨沟县的学生家中房屋因地震而垮塌,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学校有两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正计划前往阿坝州开展社会实践,目前已做出调整,避开了受灾地区。

阿坝师范学院地处阿坝州,此次学校建筑没有损伤,目前也暂未收到师生伤亡报告,学校已安排心理咨询教师组成援助队伍,对灾区生源学生进行电话咨询。

本报成都8月10日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