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阶段,北京、安徽、河南等地没有公布本科第三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本科第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大幅降低了,原因是这些省份今年高招录取时合并了本科二三批次。
据统计,从2011年山西、山东、福建三省率先合并二三本录取批次招生以来,全国多数省份都进行了二三本合并招生。这也意味着,“三本”这个概念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让不同高校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立迁认为,当初设置不同批次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计算机等信息化工具。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并从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政策大方向明确之后,各省份合并二三本录取批次的改革速度加快。到2016年高招时,已经有河北、广东等共计15个省份合并了本科三批。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分析,分批次录取制度形成的大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发达、毛入学率比较低,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考录取方式也就需要进行相应改变,“改不改最终都会走到这条路上去,只是时间问题”。
“合并二三本招生对二本院校有冲击,但对三本院校是好消息。”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介绍说,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缺乏办学特色,而独立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依托市场,搞企业人才定制,跟行业互动较多,把行业和企业的力量吸纳到学校来,办学机制灵活,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合并二三本招生之后会对前一类学校造成冲击。
“过去分批次的时候,三本院校几乎没有可能招到优秀生源,现在则有了这种可能,可以招到更优秀的生源。”储朝晖肯定了改革对三本院校的公平意义。
河南成功财经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今年,河南省首次合并本科二三批次招生,这也意味着河南成功财经学院将在河南等地进入第二批次录取范围。
对于合并二三本录取批次的影响,河南成功财经学院院长吴泽强说:“二三本合并后,打破了原有人为将高校分级分类,消解了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让高校都能够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这就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倒逼高校特色化办学
“高等教育是个性化的,应该个性化地培养人,不应该是根据分数来决定上什么类型的学校、学什么内容,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别敦荣说。
“批次在前,就意味着更好的资源配置和生源,所以专科想变成本科,三本想变成二本,二本想升一本,最后就导致高校没有个性、千校一面,办学趋同化。”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说。
周光礼认为,合并批次是一个重大改革,背后隐含着从考生选大学向选专业的转变,对于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式从行政主导的逻辑向市场化的逻辑转变。
“在市场化的逻辑下,每个办学主体都是一个理性的人,为了招到更优秀的学生,就会办自己比较擅长的专业,这样特色也就出来了。你会发现以前是一些大学拼命上专业,因为专业数量意味着学校的资源,但是现在许多大学在减少专业。”周光礼说。
在储朝晖看来,合并录取批次,就相当于拆除了围栏,使高校和考生实现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本质性的相互选择,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考生选择权的重要方面,有利于高校在更大空间内招收合适的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特色化办学。
张立迁介绍说,一些民办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特色、就业支持政策、高额的奖助学金、国际化联合培养等形式吸引到合适的学生。这些学校跟企业、行业结合比较紧密,可以把学生输送到很好的单位,尤其是对那些本来没有机会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这些学校刚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办学质量较高、学生就业出路较好的原三本院校或三本院校的热门专业,在合并之前的录取分数线本就高出二本控制线,合并二三本录取批次之后,它们录取分数线有可能继续走高,高于“办学水平不够高,特色不明显,排名比较靠后的二本学校”。
“合并录取批次从整体上来说对所有高校都提出了挑战,即便是北大清华,如果某些专业办得不够好,而其他高校的这个专业办得很好,生源也可能流失到其他高校。”储朝晖说。
“问题是高校能不能看到合并录取批次的趋势,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二三本、一二本的竞争,而是办学特色、办学实力的竞争,今后办学特色不鲜明、条件不好就很难吸引到好的生源。”别敦荣说。
别敦荣提醒高校,合并录取批次虽然不是强制性地要求高校如何办学,但是高校得自己去领会,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还在安乐窝里很享受,看不到危机就会出问题。”
“高校就必须从重视向外部争名转向自身建设,更专注于人才培养质量,以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就业优势来吸引考生。”张立迁说,“改革将倒逼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促使高校自觉开展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高校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实现错位、有序发展,以办学特色吸引考生,以大学价值观和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选拔学生。”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熊庆年认为,合并录取批次之后,高校相对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归其位,朝自己的定位去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但是,推动高校特色化办学,还需要多措并举,需要政府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评估、资源配置,给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发展空间。而目前,面对改革的新形势,高校还面临着如何面向市场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实现特色化发展的挑战。
考生的选择空间增大了
对考生而言,录取方式的改革也带来了志愿填报方式的改变。合并二三本、一二本后,考生的志愿填报有了很多新的选择。一方面是考生可以选择的院校和专业空间增大了,以往只能在三本院校中选择的学生有机会被二本院校录取。考生可以更多地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志向选择专业和学校,而不必在上一批次的“凤尾”还是下一批次的“鸡头”中纠结。
另一方面,填报的难度也增大了,二本批次里面增加了大量的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院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同一个批次招生,学校的区分难度加大。二本批次学校扩容,二本最低控制分数线大大降低,使得以前很多数据失去了参考价值。以2017年首次合并二三本招生的河南省为例,2017年,河南高考文理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为389分、342分,分别比2016年降低了69分和105分。这种种新情况,都增加了院校选择难度和志愿填报风险,给考生和家长选择学校及专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储朝晖认为,过去志愿填报不需要家长太多辨别学校,造成一些家长和考生不加辨别地填报志愿。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家长和考生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辨别学校和专业。
张端鸿则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公益性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为比较落后、偏僻的中学学生提供支持。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也有责任出手来为他们提供支持性的服务。”
考生需思考的不单是“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专业”,还应有“为什么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从长远来看,真正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知识与能力的积累,而非学历文凭的简单累加。以一种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方能不辜负青春年华和大学时光。”张立迁说。
别敦荣提醒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不要太过功利,高等教育少则三年,多则四五年,不是一个短期投资,而是一个长效投资,要给孩子们设计一条长远发展道路,让他们在这段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接受他们所希望的教育。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要太看重热门,要看重兴趣和爱好;在选择学校时不要看分数和批次,而是要看学校传统和风气、能否对学生负责任等。(记者 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