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2017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会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院长论坛在北京举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创业学院院长洪大用、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玉利等众多专家学者以及30余家报告联合发布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
洪大用在致辞中表示,相比2016年,2017版报告的主题内容更加综合,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围绕如何建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生创业新生态,报告广泛吸纳国内外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前沿成果,全方位调查中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较大范围地收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此外,报告还深入到创业生态系统各相关主体的考察,对协同育人机制、创业文化氛围的有深化研究。
徐青森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制定了本科专业类教课质量标准,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服务了国家驱动创新创业战略。他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的新平台,为引领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学院副院长毛基业发布了《2017大学生创业报告》。他介绍了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挑战,在调查中,他发现,大学生创业意愿持续增强,但赚钱并不是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驱动力,“消费电商”、“餐饮住宿”已成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业更受大学生创业者们所青睐。他说,大学生普遍认同创造力(24.5%)和风险承担(16.5%)和警觉性(13.0%)是对于创业者极为重要的素质。
2017版报告的研究主题为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目前,中国高校已逐步形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式,包括:以高校为核心、辐射所在区域,涵盖政府、企业、资本、社区(园区)等创新创业主体的创业生态系统;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构建的国家级大赛平台;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服务大学生创业建立的“自组织系统”等。此外,平台型企业与高校的深度战略合作、基于人才战略需求的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大学”与高校面向社会的创新创业办学等举措,使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本次报告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26%的在校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相比去年又有明显提升。同时,各地各高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力求整体性地推进培养目标升级、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机制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正在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由过去各高校的“单打独斗”行为向联盟化方向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组织。随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中国高校走出国门与国际一流创业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加强了在课程共享、师资交流、学术研究、联合孵化等领域的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创业生态正在形成。
虽然中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状况。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发展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缓解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瓶颈约束;同时加强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指导,打造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友好型”的创业生态环境。
据悉,本年度报告在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30余家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发布,调查范围覆盖全国52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