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金融业

2018-02-11 09:09:05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吴娜记者 董鲁皖龙

原标题:财经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金融业

——4所部属财经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清华大学70%到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也想去金融公司。”谈及学生的专业、就业选择问题,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不止一次这样说。

学数学的去搞金融,学计算机的去搞金融,学新闻的还是去搞金融……金融到底有多吃香?毕业生平均薪酬怎么样?毕业生期望与落实率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梳理了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所部属财经政法类高校近日公开发布的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

就业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总计约1.56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金融行业,在银行、保险、证券、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就业的人数为5375人,占比约34%。上海财经大学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3843人中有71.36%进入了金融及相关行业。

中国政法大学2016届共有3833名毕业生,就业领域集中在党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检系统。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军队(含国防生)。

在就业地区分布上,4所高校共有9696人在东部就业,占比近50%。其中,上海财经大学82.4%的毕业生留在了上海,中央财经大学57.14%的毕业生留在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约46%的毕业生留在了东部。

中南地区是中部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流向地,63%的毕业生在此区域就业,其中湖北省占比约35%。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基层选调政策的实施,选择到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提升,4校2016届毕业生中有1200余人选择扎根西部。此外,记者在梳理过程中也发现,毕业生流向出现中部洼地现象,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其他3所高校仅有274名毕业生赴中部地区就业。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解廷民认为,毕业生流向在个别地区有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仍较为均衡。“南京、武汉等不少二三线城市出台了面向大学生的人才引进办法。过去先找到单位才能落户,现在先落户再找工作,对地方和大学生来说都是利好。”

2

互联网和房地产业成新宠

财经类高校毕业生更希望去哪些单位工作?他们的平均起薪怎么样?就业趋势有什么新变化?

记者梳理后发现,对于财经类高校毕业生来说,金融业是最理想的就业行业,但达成率稍低。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87.98%期望在金融业就业,其中期望在银行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为66.26%。从达成情况来看,50.69%的毕业生达成了金融业工作的期望,而具体到金融业中的细分行业,达成率约为三成。

在平均起薪方面,不同学校和地域之间差异较大。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7121元,全校平均起薪为7733元;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914元,全校为7161元,八成以上行业的毕业生实际起薪超6000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中,41%薪酬在4000元以下,薪酬超过5000元的学生占32.9%,主要集中在工程学院、哲学院和会计学院。

随着银行业改革,中小银行成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发力点,互联网和房地产企业也逐渐受到追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2016年来校招聘的360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数量最多的是金融类企业,共106家,占比为29.44%,其次为建筑房地产、制造业、互联网企业。

降低成本、电子化发展、银行员工向非银行金融业务流动等因素造成了银行业裁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发现,2016届毕业生在银行就业的人数较上一年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国有银行就业人数持续下降,股份制银行就业人数上升,城市商业银行就业异军突起。

机关事业单位也曾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但随着公务员招考难度增加,近3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转向企业。从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与“互联网+”、建筑和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受到更多关注。2016届毕业生中,选择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比为7%,选择建筑和房地产业的为5%。2016年,仅中国建筑一家企业就招收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0名毕业生,超过了银行业中招聘人数最多的招商银行,同时超过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接收的毕业生总和。

3

“慢就业”现象凸显多元就业观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开展,高校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据统计,4所高校2016届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共有51人。中国政法大学的17名创业毕业生中,选择实体创业的有11人,选择网络创业的为4人,工作室创业为2人。从行业分布来看,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上海财经大学于2016年对校友职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自主创业校友的职业满意度最高,在晋升机会、福利薪酬、职业认同感、职业社会地位、单位发展前景、符合职业兴趣、发挥能力特长、培训、进修机会9个指标上全面高于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除自主创业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慢就业”现象凸显。

近年来,因为考研未能考取心仪学校或申请国外高校不够理想,毕业后暂不就业、继续考研或申请国外高校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在“211”高校表现得尤其明显。

中国政法大学162名2016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18人有出国意向,其中本科生13人、硕士生5人;18人拟继续升学,其中本科生14人、硕士生2人、博士生2人;76人已落实工作但未办理就业派遣手续,其中本科生37人、硕士生38人、博士生1人;48人有就业意向但尚未落实工作,其中本科生24人、硕士生24人;另有2人暂不就业。

上海财经大学2016届毕业生中,10人待就业、133人选择暂不就业。其中,75人选择继续考研、考博,41人选择继续申请国外更好的大学。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15届毕业生中也有9人待就业、79人暂不就业,学校回访后发现,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已在2016年升学或就业。

“现在确实有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情况。如果毕业当年没有更好的机会,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复习、备考也未尝不可。”解廷民说,“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从学校方面掌握的数据来看,毕业后2至3年,所有学生基本都落实了工作。

此外,解廷民表示,也有一些学生不急于求职求学,而是换一种心情,去旅行看世界,或放下脚步暂做调整,给自己腾出空间和时间,积蓄能量去把握更好的机会与前程。“90后的就业理念比我们想象的更趋于成熟和理性。此外,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自由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追逐梦想。”解廷民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