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月球”“我把太阳带回家”“包公审石头”“荷叶濯清水而不湿的秘密”……国内青少年科学影像的顶尖作品名单正式“出炉”。10月27日晚,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
来自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的学生武孜晨和他的团队获得了科学动画一等奖。“我们的动画作品叫《今天你吃塑料了吗?》,主要讲生活日用品中塑料微珠的危害,想要告诫人们尽量远离。”武孜晨说:“这个作品我们做了一个暑假,特别荣幸能获奖,以后想多多参加这种活动,下次再换个表达形式做作品。”
获得科学万花筒科普动画类最佳作品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由福建永安市巴溪湾小学的学生杨瀚和曹思洋制作完成。“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个作品能获得最佳作品,我现在还在抖。”杨瀚说:“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萤火虫看到北极星,发现自己的光没有它那么亮,觉得很失落。然后又遇到天王星,发现他不会发光,萤火虫这才明白不要和别人比较,要做自己,自己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谈及创作理念,曹思洋表示,去年在外婆家看了很多星星,但是到了城市就看不到了,于是萌生了做这个视频的想法。
据了解,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于25日持续至27日。本届影像节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青少年参与,共收到青少年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4647部。评委会从“科学、技术、人文”三个维度对三类科学影像作品的水平进行评判,最终评选出科学万花筒最佳作品3项,科学万花筒最佳单项奖作品19项,一等奖作品56项,二等奖作品76项,并根据初评成绩确认三等奖作品2890项。展映展评期间,138项入围作品的创作者也来到现场与评委交流。
颁奖仪式上,优秀活动组织单位等各类奖项逐一揭晓。最后,本届科学影像奖科学纪录片、科学微电影、科普动画三个类别作品最重要的奖项宣布,来自四川省的作品《“饿涝堰”的前世今生》获得了本届科学影像节“科学万花筒”最佳科学探究记录片奖,来自澳门的作品《选择》获得了本届全国科学影像节”科学万花筒”最佳科学微电影奖,来自福建省的作品《夜空中最亮的星》获得了本届科学影像节”科学万花筒”最佳科普动画奖。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创办自2010年,是一项融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以影像为载体,探究身边的科学,拍摄制作科学影像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青少年科普活动融合科学、技术和艺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是综合的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活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评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说。
据了解,下届活动将于明年在天津举行。
川报观察 袁城霖 王若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