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中:以课程建设为载体 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

2017-05-11 15:59: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娜

近日,成都市第三中学(成都市艺术学校)传出喜讯,该校在2017年省外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考试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解放军艺术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全国知名的高校均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

成都市第三中学其前身是清乾隆年间(1747年)的潜溪书院,迄今已有两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放眼整个成都市,除了已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石室中学外,就属成都三中历史最为悠久。早在1992年,成都三中挂牌“成都市艺术学校”,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特色普通中学走上艺术特色教育之路。

近年来,成都三中在美术、声乐、舞蹈等艺术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开启了辉煌的篇章,在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享誉盛名。

灵活授课 让学生在美术专业上得到最大发展

“今年,我校美术本科上线率90.91%。多位同学的专业成绩在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名校里均名列前茅,是近年来成绩最好的一次。”成都三中美术老师陈晓松说。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成都三中始终坚持“最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办学宗旨是分不开的。据了解,每隔3年,成都的三中的美术课程都会根据当下的美术专业考试趋势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完善,而所有新课程的设置都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目的,希望通过日常教学的多元性和弹性,进一步挖掘、培养和优化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独特性和潜能。

在高二2班的课堂上,美术老师正在带领班上的学生观看一些沿海视频,渔船、海鲜、海水、港湾等画面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真实而鲜活。老师要求大家认真观察这些事物的每一个细节和特点,然后从形状、色彩、大小入手,运用写实、夸张、想象的方法,用美术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出来。“将艺术教育发达地区的一些美术资源编成课题已经是我们学校美术教学的常态。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是会尽量挖掘地域山川和身边的美术资源,并用它们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就算是一个苹果、一件衣服、一个塑料瓶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物品,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某次教学的主体内容。”陈晓松老师说。

如今,成都三中的美术课程包括了设计、速写、色彩、素描四类,每周6-8节,以正课形式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方式方法新颖多元,在让学生打好美术基础的前提下,层层递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对不同美术领域的深入了解,最终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此外,学校也十分强调文化学习与特长培育协调发展。由普高文考标准出发的文化学科校本课程,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艺术校本教学体系,以及逐步提升的专业阶段集训和考前集训……都将给予每一位学习美术的学生以最合适的教育和最大可能的发展。

资源整合 琴房成为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

成都三中音乐老师汪琪奉老师介绍,学校每年都会招收音乐特长生30人左右,并按照音乐学和声乐表演两个方向进行专门培养。声乐班现在实行小班教学,有声乐、器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五门课程。在最难的“视唱练耳”课程中,老师会从音程、和弦、旋律和节奏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多声思维感的训练,音色的训练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逐个击破,为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还建有3个音乐室、26个钢琴室、2个播音室、2个表演室及一个300多平米的室内活动剧场,让学生能有安静的声乐训练场所。

为了让大家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同时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每年学校都会举办艺术节、社团展演以及节日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声乐班的学生能有一个展示才艺、表现自我的广阔平台,不但全面提高了他们的声乐素养,同时也在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支持。

因材施教 为舞蹈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学校坚信教育应该给予学生的是最适合的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兼顾学生个体能力差异的教育,提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成都三中校长王军表示,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曾获得“全国啦啦操联赛最佳教练员”的闫海已经在成都三中当了7年舞蹈老师,从他班上毕业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有的考上了北京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有的则是云南艺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里舞蹈专业的佼佼者,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成都三中现有舞蹈两名老师,他们不仅创造了连续三年舞蹈专业本科上线率100%,自2012年以来,他们还带领学校啦啦操队连续几年包揽区、市、省、全国比赛冠军,并获得了两个世界冠军,声名远播。

“创新来自兴趣和灵感,在舞蹈教学上,要求我们从习惯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进行新的课程设置,运用新的教材,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高峰。”闫海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学生的表演风格单一,形成自身有个性的舞蹈风格,闫海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往往会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按照他们各自的身体条件及表演特性,分组进行教学,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以特色的题材、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编辑推荐